第215章 认知理解 上 (第1/2页)
本章提醒:下面有点干,建议速度不要太快,或者直接跳过!
————
虽然萧易寒销声匿迹了将近两年。
但是李寻醉毕竟是情报局出身的,找个他熟悉的人,还是很容易找得出来的。
在临沧分局,帮助华坪女高的陈法羽将手头上的案子,特别是需要用到李寻醉的神秘系精神类的特殊能力来审问的案子,李寻醉都给梳理了一遍。
然后,他就跟陈法羽她们告别了。
华坪女高的负责人陈法羽也知道,李寻醉这样的特殊人物,不是一个小小的临沧分局可以留得住的。
天空任鸟飞,海阔凭鱼跃。
李寻醉这个特殊人才终究是要离开的,他属于广阔的灵力者世界。
于是,在临沧分局的事情告一段落后,李寻醉就开始了他的计划。
第一步:找到昔日的红莲骑士队的队长萧易寒。
李寻醉先是经过各种途径收集,然后通过信息比对,最后再定点摸查发现,萧易寒竟然留在了海伦大学,在那里像一个普通人一样,老老实实地在上学。
李寻醉和萧易寒他们本来就是海伦大学生命科学系的学生,萧易寒也只是离开了一年,回去后算是留了一级,重新入学而已。
天讯联系不到萧易寒,李寻醉只好亲自赶往海伦大学了。
时隔数年,李寻醉再次来到这个他本应在此学习生活四年的海伦大学。
李寻醉发现,海伦大学的人文气息更加浓厚了。
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海伦大学某个教室里,一位三年级的学生正准备上讲台讲解他最近的论文。
教室里,除了第一排坐着位老师,其他位置都坐满了学生。
本系高一级的,低一级的,以及其它系的女同学,都纷纷涌入了这个教室。
因为,上台讲解的这位学生,是海伦大学的校草。
停了一年学,再次入学后,两年时间里,他都是单身。
这位儒雅绝伦、带着丝丝忧郁气息的大帅哥,海伦大学的女学生们无一不为之痴迷。
虽然这位大帅哥跟海伦大学的校花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,但是在各种场合,以及各路消息上来看,大帅哥跟校花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,他们应该只是朋友关系。
虽然校花不想只是做朋友怎么简单。
当获知大帅哥今天会上台讲解论文,所有收到消息的女同学们,第一时间约了这一节课的名额,没有约到的,甚至不惜在门外观看。
那位校草没有理会心怀其他心思的女同学,上台后打开本子就开始他的讲解:
“我接下来要分享的内容,可能会比较枯燥,但是你认真地把下面的内容听进去,这些将会成为你思维上的武器。”
所以,请专注,别走神。
我在各种场合,注意到一个经常出现的现象:有些同学总是会习惯性地说这么一句话:这不就是xxxx吗?
说白了就是xxxx。
这跟xxxx有什么区别?
这里的xxxx,往往是他们已经知道的某个知识点。他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:每当接触到一个新事物,总是会从已经知道的旧事物里面,去找到一个最接近的对象,然后把两者等同到一起。
我把它叫做「知道的幻觉」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原因很简单:这种习惯的本质是什么呢?是把两个看起来相似的事物,抹去它们的差异,放大它们的相似性,然后告诉大脑:它们实际上是一样东西。
久而久之,它的后果就是:你会在大脑里堆积下一系列「似是而非」的结论和观念,看起来煞有介事,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。
你会疑惑地发现:
这个方法在别人那里很好用,但为什么到了我手上就不灵了?
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简单啊,为什么他们能思考得这么深刻?
同样接触过这些东西,为什么别人能举一反三,用来解决实际问题,我就完全想不到?
原因无他:因为你从来就没有真正地「学会」和「掌握」过它们。
当你脱口而出这句话的时候,你实际上就已经放弃了思考。
其实,在我们的大脑里,有一个习惯,就是「过度简化」。
什么意思呢?当我们接收到一段复杂的信息时,为了节省储存空间,大脑往往会做一件事情:提取这段信息最重要的特征,抹去其它细节,用这个特征来代表这段信息,把它储存起来。
举个例子。
比如我最近读了一篇论文,它的主要结论是: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